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

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

各届“社科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”获奖名单

来源 :      作者 : admin     时间 : 2008-07-10

严宽祜学术研究资助计划

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


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312

 

一等奖  邹荣华(人文学院历史系)《从钱业公所到钱业公会》

二等奖      辉(教育科学学院)《试论小学低龄阶段开展双语学习的可行性》

三等奖  陈恩诺(人文学院中文系)《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改革》

杨志娟(政治经济学院)《突出学习的主体性是成功英语教学的关键》


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411

 

一等奖  沈 逵(人文学院)《研究性学习理论渊源初探》

       吴静芳(教育科学学院)《网络交际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》

二等奖     菲(教育科学学院)《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》

       徐学会(人文学院)《外来词在报刊中的使用及规范摭谈》

       董  燕(人文学院)《试论叶圣陶的语言工具观与人文性》

三等奖  吴 泠(教育科学学院)《高师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》

       苗 杰(人文学院)《关于“省略”与“隐含”的区分》

董 胜(人文学院)《外来词的修辞效用》


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511

 

一等奖  钟振国(教育科学学院)《新课程必要的牵制力

                ——浅议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新课程的启示》

二等奖  邵碧瑛(人文学院)《试论形声字的产生原因及发展途径》

三等奖  赵 凌(教育科学学院)《新课程改革:教师素养问题及其应对策略》

周爱华(人文学院)《论情感缺失对萧红、张爱玲创作的影响》


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611

 

一等奖  卢建军(人文学院)《开启另一种“文本”的阅读空间

              ——以〈新潮〉杂志为例》

二等奖  赵 凌(教育科学学院)《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问题发微》

    杨希玲(人文学院)《南唐“二徐”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》

       吴 婧(人文学院)《汉语“但是”、“却”和英语“but”互译问题摭谈》

三等奖  韩春萍(人文学院)《苦难主题与仫佬族文学的悲剧意识

              ——从鬼子“悲悯”三部曲说起》

       洪松舟(教育科学学院)《论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》

傅 蔚(人文学院)《初中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初探》

张秋芳(人文学院)《战后国民政府善后救济研究综述》

许 琛(音乐艺术学院)《申克尔分析法与传统分析法之比较

          ——以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〉OP.2 NO.1第2乐章为例》 


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711

 

一等奖  洪松舟(教育科学学院)《论增值评价法与教师有效教学》

       童尔男(人文学院)《论夏丐尊散文的“客观性”倾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从夏丐尊散文“对话体”现象说起》

二等奖  章伟良(人文学院)《浇析杭州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教育及其影响》

       杨慧慧(教育科学学院)《性别角色与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综述》

       陈 巍(教育科学学院)《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》

    冯宇光(音乐艺术学院)《游心无垠 远思长想

                ——浅析〈舞赋〉中的艺术想象之美》 

三等奖  王智勇(人文学院)《规范外平衡与“间歇性眩晕”

                 ——崔子恩〈桃色嘴唇〉的一种解读》

    孙 芳(人文学院)《让语言教育缩放出民族文化的光芒》

       刘钟华(政治经济学院)《中国哲学观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主脉》

       刘娟娟(美术学院)《学以致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关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分阶段教育实习模式的构想》

    李珊珊(外国语学院)《高中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报告》

       戚小丹(教育科学学院)《学生错误:一种新的课程资源》

       傅 蝶(教育科学学院)《培育教师合作文化

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当前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》


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名单

200811

 

一等奖  洪松舟(教育科学学院)《应试导向的NCLB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影响

二等奖  田韶东(音乐艺术学院)《昆曲入声字的字声特征与腔格》

       陈晓莹(美术学院)《红黄蓝与黑白灰的置换

              ——当代中国油画色彩的颠覆与重构》

       谢 坚(人文学院)《“活着”的巧克力哲学

              ——<活着><阿甘正传>的对比赏析

    徐 静(教育科学学院)《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》

三等奖  刘娟娟(美术学院)《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兴起》

    雷雪莲(外国语学院)《谈女性主义批评及其对文学教学的启示》

       郭海伟(政治经济学院)《警惕学术研究趋风气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现代意义

         巍(教育科学学院)《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》

    葛玲霞(教育科学学院)《从<论语>看孔子关于教师发展的若干思想》

       任高茹(教育科学学院)《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微》

       邢伟荣(教育科学学院)《制度伦理视角下的新课程改革》


版权所有 © 弘一大师·丰子恺研究中心 地址: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38幢 邮编:311121
电话:0571—28865801 传真:0571—28865801 E-mail:ccxx1957@163.com
公安备案号:33011002011919  浙ICP备11056902号-1
版权所有 © 弘一大师·丰子恺研究中心
地址: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38幢
邮编:311121 电话:0571—28865801
传真:0571—28865801 E-mail:ccxx1957@163.com